admin 發表於 2020-11-16 19:12:42

【钩沉】1991年大陆记者首訪台灣:事前有人称他们只报台灣的黑暗...

1987年两位台灣记者李永得、徐璐初次登“陆”。4年后,两位大陆记者郭伟峰、范丽青踏上了台灣的地皮,这是1949年后首批赴台采訪的大陆消息事情者。以后,跟着1992年大陆记者团首訪台灣,两岸消息双向交换正式开启。

對范郭勿需明星化过分反响

郭范二人可以或许赴台,源于1991年7月21日产生的“闽狮渔事务”。那天,大陆闽狮渔2294号、2295号船在台灣海峡与台灣渔船产生渔事胶葛,台灣水兵抓走了大陆渔船并抓扣船上18位渔民,台中地检署要以“海洋掳掠罪”告状此中7位渔民。

為了保护渔民长处,大陆方面筹算派出多位红十字会职员及两位记者构成赴台小组,以期还原原形。这两位记者,一名是那時的中新社港台部主任郭伟锋,另外一位就是新华社记者范丽青。台灣方面临大陆方面请求其实不共同,将多位大陆红十字会职员拒于岛外,但對两位记者予以放行。因而,本来陪伴采訪的记者,酿成此次台灣行的主角,并缔造了汗青。

在抵达台灣登山護膝推薦,以前,岛内媒体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大陆记者的。國民党的《中心日报》就说,中共媒体一贯只报导台灣社会的暗中面,以是难望郭范二人對台采纳均衡报导。《台灣時报》的题目是《记者随訪看望海员,丑化故意昭然若揭》。

带着如许晦气的舆论情况,1991年8月12日,郭伟峰、范丽青抵达桃园機场。等待的百位岛表里记者把他们围得水泄欠亨,各类問题遮天蔽日而来。以后采訪的12天行程中,天天都稀有十位乃至百余位台灣同业一块儿同业。而郭范二人关于“闽狮渔事务”的报导,获得了台灣舆论的承认。

郭伟锋是客家人,范丽青是闽南人,这两支也是台灣公众首要构成部门。8月17日,二人造訪台灣客家人的信奉中间——新竹义民庙。時代,郭伟锋讲客家话,范丽青讲闽南话,并按风俗上香捐香火钱,这些行為拉近了与本地公众之间的间隔。以后情势逐步逆转,他们成為受公众接待的人物,以致于台灣媒体号令:“對范郭勿需明星化过分反响。”台灣知名报人《中國時报》开办人余纪忠就说,此后两岸要在善意的根本上,开启两岸交换的流派。

固然,外人看到的是第一步的风景,暗地里的艰苦其实不為人所嘉義借錢,知。采訪時代正逢华东水患,台灣公众积极向大陆灾区捐赠。有本地记者成心問郭伟锋:“大陆某报纸说,台灣施助华东灾区是由于台灣人民气向党,你是这么看的吗?”郭伟锋答复:“怎样讲我没有看到。但我认為,台灣同胞踊跃施助华东灾区是出于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。”成果,大陆有人把这番谈吐告到了有关方面,幸赖有人仗义执言而平复风浪。可见,两岸交换起步之难,不但在于台灣方面阻止,也在于一些惯性的阻碍。

这段履历后,郭伟锋赴香港开办了中國评论通信社,而范丽青也分开了新华社,担當國台办消息局副局长。

比坎坷之行还要坎坷

必要指出的是,郭伟峰、范丽青1991年訪台只是个案,两岸间消息交换仍然遭到阻。而正式开启两岸消息双向交换的,是1992年的大陆记者台灣行。

那年1月6日,台灣海基会發函海协会,约请大陆记者赴台作為期一周的“参訪”,并暗示“機票及本地食宿、交通概由海基会包袱”。从这一天起到9月3日志者团成行,两会就细节交涉了整整8个月,台灣媒体称為“比坎坷之行(两岸来往需转第三地)还要坎坷”。

起首,是共产党员身份問题。本来,依照台灣政府刑法第100条划定,共产党员“涉嫌豫备内哄罪”,一旦有人揭發,政府司法部分将依“法”受理。對此,海协会给台灣海基会發文,“斟酌到记者中有中共党员,咱们认為他们在台時代,毫不因他们的政治身份而遭到滋扰和轻视。”

1月25日,台灣海基会致函海协会,但愿海协会“防止举荐身份可能引發法令争议之人选”。也就是说,不要派党员记者来台。3月26日,两会有关职员在京举办事情集会,继续商谈记者中的党员問题,海基会人士频频暗示“善尽主人义务”,但回绝做出许诺。

起色是在7月16日,台灣政府立法機构经由过程了“两岸瓜葛条例”,并對刑法100条举行首要点窜,至此共产党员身份問题得以解决。

第二个問题,就是采訪證事务。3月28日,台灣媒体登载了给大陆记者筹备的采訪證样證,上面有两处“中华民國”字样。對此,大陆方面暗示不克不及接管此一證件。台灣政府立场倔强,那時的“消息局长”胡志强暗示,“除非记者来台纯洁观光,便可以不要持采訪證,不然若是要采訪,就必需持用该證。”一時大陆记者可否来台,存在了變数。

终极颠末3个月的交涉,两边达成為了一个都能接管的方案。胡志强称,采訪證是為了让大陆记者便利,其实不逼迫领取或挂用。海协会致函台灣海基会表白,大陆记者赴台采訪,将不领取或挂用采訪證。對此,台灣海基会没有贰言。这件事也就解决了。

别的,另有香港起色风浪、行程放置风浪。所幸在两边配合尽力下,9月5日,18位大陆记者顺遂抵达台灣桃园機场。

像看外星人端详對岸来客 

在機场,既有接待大陆记者的人群、采訪的记者,也有抗议的声音。台灣《中心日报》是这么描写的:大陆记者由海基会欢迎职员陪伴步出機场,抗议大众高喊“台独”标语。大陆记者们對此视而不见,一声不响地行进,最后经在场鉴戒的保安警出头具名禁止后,大陆记者终究顺遂搭上专车拜别。

以后,有着很多小故事。好比,為了防止呈现不测,台灣有关部分专门制订了“一级维安”办法,并為每位大陆记者投了300万台币的人身保险。政府“警政署”更是放置4名警察跟从摆布,每到一处本地派出所职员也会就近庇护。

那時因為彼其间交往少,大陆记者成為了台灣公众眼中的“大熊猫”。在台中時,一名记者手上划出小伤去病院处置下,没想到全部病院的大夫护士都像看外星人同样端详對岸来客。

此行中,大陆记者柏亢宾老是带着一个玄色帆布包。看着他采訪時不便利,台灣海基会朋侪要帮他背,其他大陆记者帮他拎,都被他逐一拒绝了。这个包白日他背着,晚上枕在头下,時刻不离身。本来,这里装着有关部分给的2万美元现金,是全团呈现不测時的救命钱。直到最后,柏亢宾取钱付账時,大师才晓得这个小機密。

在台灣的8天7夜中,记者团南下北上行程千里,涉足台北、高雄、台中、新竹、彰化、花莲等6个县市,訪問了多个下层点,并与台灣知名流士交换,此中就包含國民党元老、92岁的张學良将军不单接管采訪,还执手送至屋外。此行,全团發稿百余篇,向大陆公众先容了一个较為真实客观的台灣社会。从此,两岸消息交换进入新時代。

不外,这还属于大陆记者来台作专题采訪,必要事先写明主题、天天的行程。真正意义上的大陆记者全美診所,在台灣驻点采訪,则是要到2001年。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【钩沉】1991年大陆记者首訪台灣:事前有人称他们只报台灣的黑暗...